学术研究 |
试论《老子》书中的“慎”观念 | |
|
|
【摘 要】“慎”观念在《老子》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尚书》和《周易》来看,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从其在老子思想系统中的作用来看,“慎”观念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最重要的是“慎”观念与人的心智密切相关,揭示了老子认知世界的独特视角。 【作 者】夏绍熙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期 刊】《宗教学研究》 中国人文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2016年第4期 【关 键 词】老子 慎 无为 道 【基金项目】本文属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认知科学视野下的道家哲学研究”(14XZX024)、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先秦道家自然观念研究”(10C004)、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老子自然观念研究”(2010JK306)阶段性成果.
“慎” 字出现在《老子》通行本第64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长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①本章有两层意思,一是讲事物的变化过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隐微到显著;二是讲人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自处,老子强调了圣人与民的不同。“圣人” 行事的特点是“辅”,即顺应事物自生、自长、白化的过程,而“民”做事却“常于功德几成,而贪位好名,奢泰盈满而败之”②。郭店楚简《老子》甲组将通行本64章分为两章,从“其安也” 至“始于足下” 为一章;“为者败之” 到“弗敢为也”是另一章。 从简本来看这两层意思更为清楚。老子指出圣人辅助万物之自然而不敢妄为,那么,在事物纷纭变化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辅” 呢?老子的回答是:“临事之纪,慎终如始,此无败事矣。” (郭店简本《老子》甲组)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慎”。 “慎” 一般解释为谨慎,如许慎《说文解字·心部》说:“慎,谨也。从心,真声。”④古今学者注解“慎终如始” 一句,多认为“慎” 即谨慎。王弼注解此章时强调“慎终”,指出人“当以慎终除微,慎微除乱” 。据此,“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即慎重地对待最终的结果,就像开始时一样,这样就不会失败。⑥成玄英将“慎”解释为“戒慎”,认为“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一句是“戒慎学人,令道心坚固,始终若一,岂有败乎”⑦。范应元直接将“慎” 字置换为“谨”字,说: “若能谨终如始,则尚庶几无败事矣。”⑧当代学者高亨、任继愈、陈鼓应等在注译《老子》时,也将“慎”解释为谨慎或慎重。上述解释不能说是错的,但都对“慎”观念的意义有所遮蔽,使人们轻易放过老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观念。 本文将对《老子》“慎”观念进行简要考察,指出其在老子思想中的重要意义。
一、“慎” 字的含义 除谨慎外,“慎” 在古籍中还有许多别的含义。有几个重要义项,如:(1)“慎”有“忧” 的意思。清王念孙《广雅疏证·释诂》卷l云:“慎者,《方言》:‘慎,忧也。宋卫谓之慎。’《楚辞·七谏》:‘伍子胥之慎事。’王逸注云:‘死不忘国,故言慎事。’是慎为忧也。”(2)“慎”有“思”之义。《广雅疏证·释诂》卷2:“慎、靖者。《方言》: ‘靖、慎,思也。东齐海岱之间日靖;秦晋或日慎。凡思之貌亦日慎。”’《玉篇·心部》云:“慎,思也。”《资治通鉴·周纪一》:“卫慎公薨。”胡三省注引《戴记》日:“思虑深远日慎。” (3)“慎”有恐惧、畏惧之义。《论语·泰伯》:“慎而无礼日葸。”刘宝楠《论语正义》日:“葸,畏惧之貌。言慎而不以礼节之,则常畏惧?? 《广雅· 释言》:‘葸,慎也。”’(4)“慎”还有“静” 的意思。《尔雅·释诂上》云:“慎,静也。”邢呙疏:“皆安静也。” 《尚书·皋陶谟》:“慎厥身” 一句,孙星衍疏日:“慎者,《释诂》云‘诚也’,‘静也’。”又《尚书·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 孙星衍疏日:“慎者,《释诂》云:‘静也。’《尧典》所谓 睢刑之谧。’言文王之尚德缓刑也。”⑨ 另外,“慎”还有“顺”、“诚” 等意思,这些多是古代学者对文献中“慎”字的解释。当代学者结合出土文献,对“慎”字的含义作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廖名春研究传世文献、出土简帛、金文古玺中的相关记录,结合字形、字音、字义,系统考释“慎” 的含义,认为“慎字本义不可能是‘谨’,而是‘心里珍重” 。既然“慎” 的本义为“重” 或“心里珍重”,依“慎”字本义解释“慎终如始”一句的意思就是:“(心里)珍重最后阶段,和(珍重)最初阶段一样。”它体现出这样一种意味, 即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个过程, 与人的心理、认知、行动有密切联系。 王中江在探讨早期儒家“慎独论” 时对“慎” 的含义进行归纳,认为: “一是 慎’与‘守’直接合用, 嗅守’可以解释为‘持守’(或者‘专注’);二是‘慎’与‘固’和‘坚固’放在一起使用,有牢固保持的意思;三是根据文句的意思, 嗅’可释为‘守’;四是 }真’关注的都是人的‘内心’和‘内在性’。” 这种看法指出“慎” 字关注人的内心,突出内心保持专注的重要性。 以上列举的传统解释和当代解释为阐明老子“慎” 观念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揭示其意义,有两点值得注意: 1. “慎” 字的意义处在变动中,“重” 或“心里珍重” 是本义,“谨慎”、“慎重” 等是引申义。“词义引申, 即词从原有的意义出发, 沿着它的特点所决定的方向,依据各民族认知方式的启示,遵循各民族文化演进的规律,不断地派生出相关的新的意义的运动,是各种语言中词汇、词义发展的最普遍、最重要的规律之一。”由此可知,词义变迁是一动态过程,要确定其意义需要由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上义词、下义词组成的词汇群作为参照,这样的词汇群即概念史分析中所说的语义域(Semantic Field),在一定的语义域中,对某概念的探究才可能系统深入。 2.从文化变迁的角度看,词语是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组织、描述、说明和认知,人们创造和使用词汇指称事物、解释现象、互相交流,建构共同的文化传统。词语意义变迁的过程与文化创造发展的过程密不可分,对词语意义变迁的研究也是思想文化史研究的重要方面。 基于第一点,对老子“慎”观念的探讨,应找出与其意义相近、相反和相关的观念,分析它们在老子思想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由此深入诠释其哲学含义。基于第二点,阐释老子“慎”观念,还需考察其在文化传统中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