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网站公告:
中华道历4721年  


电话:

0558-7308259


本网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网新闻
李宗贤方丈:《道德经》的修习感悟
来源:中国道教协会官网   添加时间:2017-12-8   点击:4919
 
借黄方丈升座难得的机缘,我想跟各位分享一下关于《道德经》的一些话题。
《道德经》乃太上所传,为道门崇敬之经典,被称为“万经之王”,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也有着极重要的地位。在近现代世界范围内,《道德经》更是名闻遐迩。《道德经》是太上道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道教的祖经,道教的教理教义思想很多都出自于此经,如果没有了《道德经》,没有了黄老庄列等道教思想,道教就会失去灵魂。这一点我们作为太上玄门弟子一定要牢记!
我们作为道教徒,修习《道德经》,一定要把握主旨是什么!什么是修习呢?首先要拜读,古语说“熟读百遍,其义自见”。其次要开悟,读经中灵光一现,或者醍醐灌顶,或者当头棒喝,引起共鸣愉悦,这些当是悟性所得。再者要诵持。读经了,开悟了,然后要依样去做呀,去行持呀,关键在持守。《道德经》,顾名思义,谈的是道德,而不是古往今来一些人眼里的谋略书、帝王术、兵书!甚至不少人哗众取宠,自以为是,给太上道祖戴上一项谋略鼻祖的帽子。有的人看《道德经》,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无视道、德二字,已经丢掉了《道德经》的主旨。作为道教徒,一定要把握主旨,弘扬道德,正本清源,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修习《道德经》要有三个步骤,或者说是三层境界。
第一步,修习《道德经》,要做到“知道明德”。
《道德经》之所以叫《道德经》,不只是因为经中道、德出现的频率很多,而是因为祂是一部谈道论德的经典。所以修习《道德经》当然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道、明白什么是德。
我们平日里最常说的一句话“你知道吗”,其实是一句高深的玄机之语。说的就是你知---“道”吗?道有天之道,有人之道。天之道,是真常无为自然之道,是万物之本原、万事之规律。此道独一无二、自本自根、不生不灭、常清常静,却又能化育天地、生养万物,所以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源。
人之道则指的是人伦之道,是人类社会的秩序问题。人之道如果能符合天之道,那就是天下有道;人之道如果违背天之道,那就叫天下无道。太上著《道德经》,就是希望执政者能够尽量遵循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达到天下大同的至治之极境界。此是太上讲道之主旨。
道有天道、人道,德作为道的表现形式,当然也有不同的表现。天之道表现为天之德,也就是太上所谓的“玄德”、“上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这就是天道之德,与人和万物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截然相反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不居,是不执著于德,做尽好事却不显露自己,做尽好事都是顺应本心,顺应自然之道,不是刻意标榜、作秀、炫耀……所以深远无极,不被世人所理解。
人道之德则体现为社会公德、人伦道德,与天道之德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现实社会中,有些人伦道德、社会公德是符合天道之德的,而有些却与天道之德有所区别。我们只有知道了什么是真道、真德,才能够在自身的社会行为中尽量的避免不合乎天道的行为。所以必须要“知道明德”。大家说,遵守人道就不错了吧?我们道门中人要有高境界,可不该只是停留在好公民、好人这个档次,我们要学经、悟经、明经、持经,要与天道合真!
第二步,修习《道德经》,要能够“尊道贵德”。
道何以尊?德何以贵?或者说,道、德最尊贵的品性表现在哪儿呢?太上说,是自然!“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生万物、德养万物,不是谁要求祂这么做的,祂只是自然而然地去做了,这是可贵之一。祂生养了万物,却不主宰、不占有、不干涉、不居功,让万物自然繁育,这是可贵之二。人却万难做到这些,所以尤其显示出道的尊贵。
什么叫自然?自然即是本然、本性,是本来的样子。是不是为所欲为、率性而为就是自然了?当然不是的。不但不是自然,而且是违背自然的。因为一般人所认为的“自然”、“本性”,其实不是本来的样子,而是受到后天沾染、教育而形成的习性和认知,并不是人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大家知道,古今中外,无论是贵有四海的帝王、富可敌国的商贾,还是学富五车的文人,他们的心里其实都有一个桃花源,都有一个田园生活的梦想,可以远离勾心斗角、远离是非侵扰、远离名利烦恼,拥有一个简单、平淡、惬意,衣食无忧自给自足的生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其实才是人们内心真正想要的自然。
我们修道人所说的自然,是道祖所说的常清常静的“玄鉴”,是元神、自性、良知,是经过千锤百炼、无数次擦拭洗涤才有可能展现出来的,绝非当今争名逐利、为所欲为,随自己贪欲执念而发生的行为。
第三步,修习《道德经》,必须要“行道立德”。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长养万物。道能自然生养万物,修道之人当然要效法大道,参天地之造化、赞万物之繁育,这是身为修道之人的责任和担当,所以必须要行道、立德。
如何去行道呢?主要是法道之自然,生而不有,长而不宰,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法道之自然,也绝非消极等待、无所作为,那岂是道之所为?又岂是道之尊贵?法自然,是要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遵循人性物性,不违背人性物性,自然能够事少功多、事半功倍。齐姜太公受封于齐,以道家思想治国,尊重东夷的习俗和生活习惯,因其俗、简其礼,鼓励齐人发展鱼盐商业,结果三个月齐国大治,其后春秋战国,齐国均为大国、霸主。而反观鲁国,周公之子伯禽治理鲁国,变其俗、革其礼,三年才有所成,而其后呢?春秋战国皆为小国、穷国,最后被楚国吞并。这就是法自然与违自然在治国上的差别。
如何去立德呢?立德即是行道,凡事效法大道之自然。道法自然体现在各个方面,修身而言,就是清心寡欲,常保清净;处世而言,就是处下不争,与人为善;治国而言,就是敬天爱民,无为而治。所以修道之人,心需异俗,身要同尘;上德不德,下德执德;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犹为小恶;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施恩不望报,与人不追悔;讲经说法,弘道畅玄;常行三宝,慈俭不争;祛三业、灭五毒,皆为立德行道。
我辈修习《道德经》,不只是要熟读、细读、精读,更要知道明德、尊道贵德、行道立德,按此步骤,循序渐进,知而后行,行之有恒,合道则进,非道则退,知行合一,才是修道人之本分。
太上《道德经》字字珠玑,放之四海皆道理,当为现世现时放莫大光明!然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好学好道者,尚望多有收获。
(本文为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青岛崂山太清宫方丈李宗贤道长于2017年12月3日在南岳衡山道院方丈升座庆典之方丈说法活动的讲稿,略有删节。)
地址:安徽省涡阳县涡北街道天静宫 宗教场所登记证号:宗场证字(皖)SGII001号 备案号:皖ICP备16002350号-1 服务电话:0558-7308259 技术支持:企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