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亳州市涡阳县涡北街道郑店村,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天静宫,据说春秋
思想家老子就是在这里度过了青年时期。天静宫以南,涡河与武家河相汇,
孕育着道家文化。
相传,老子早年就对万物起源、人性追逐名利等问题感到困惑,他认为人生最大的智慧莫过于发现世间真理、造福天下苍生,因此终日勤心悟道。
“大道之德”究竟是什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何建明介绍,老子“上善若水”和“无为而治”的主张都是从“水”中得来的:
《道德经》有12章专门谈到水,第一个就是以水比喻道:以水来比喻得道的圣人具有“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谦卑精神,和心包万物的博大胸怀。
以水来比喻道“柔弱胜刚强”的特性,还可以引申出老子最具有代表性的思想“无为而无不为”,正如第78章中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所谓“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说:爱国治民应当顺应自然而为、顺应民心而为,正如柔弱的水往往因势利导,孕育强大的生命力。
相传,老子在道德教育上也主张“不争”和“无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早年也曾问学于他。2009年在涡阳县丹城镇,一座“孔子问礼于老子”的石碑被发掘,成为二人师徒情谊的见证。
△
出土于涡阳县丹城镇的“孔子问礼碑”
图源:网络
白发苍苍,坐骑青牛,手持经卷,孤身向西,老子的形象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印刻在全人类对中国智慧的想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