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网站公告:
中华道历4722年  


电话:

0558-7308259


本网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网新闻
促进各宗教之间和谐相处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王作安 《中国宗教》2021-9   添加时间:2021-11-14   点击:4332
 

感谢论坛组委会邀请我参加二十国集团信仰间论坛,并允许我以视频方式发言。在此,以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和我个人的名义,对此次论坛的举办表示衷心祝贺,对参加论坛的同仁致以诚挚问候。

本次二十国集团信仰间论坛的主题是“治愈时刻”。人类在同疾病和各种灾难的斗争中,宗教发挥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治愈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创伤,需要包括各个宗教在内的人类社会共同努力。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宗教之间的和谐相处,有助于人类社会一致应对重大挑战。因此, 从“宗教事务与和平共处”的角度审视“治愈时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本人供职的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一项重要职责就是促进各宗教之间的和睦相处,共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中国历来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历史上,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先后传入中国,同道教等本土宗教在交流碰撞中逐步学会和平相处,共融于中华文化,扎根于中国社会,形成了多元通和、和合共生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很少发生宗教迫害和宗教冲突,对我们今天处理宗教多元性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当代中国,宗教和谐局面得到很好传承,并不断注入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致力于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正确处理执政党和政府与宗教、社会与宗教、国内不同宗教、本国宗教与外国宗教、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等诸方面的关系,促进宗教关系和谐。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我国各宗教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共同走上了努力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正确道路。

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中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面而平衡,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或者那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不能因为信仰宗教、信仰不同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而产生权利和义务不一致的现象,反对一切基于宗教信仰的歧视行为。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创造了必要前提条件。

——坚持宗教平等原则。不管是外来宗教还是本土宗教,不管宗教的规模和影响大小,中国政府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法律上享有同等地位。实行政教分离,国家不得运用行政力量利用或发展某种宗教、不得运用行政力量限制或取缔某种宗教,任何宗教不得享有超越其他宗教的特殊地位。坚持宗教平等原则,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倡导宗教和谐理念。中国政府支持各宗教弘扬和平主张,阐释中道思想、践行包容理念,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防止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包容,在交流中求共识。鼓励各宗教彼此尊重、和睦相处,为各宗教开展对话交流搭建平台、建立机制、创造条件,营造同生共存、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倡导宗教和谐理念,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营造了良好舆论环境。

——致力共同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社会各方面的共同愿景。我国各宗教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正确道路,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共同奋斗,才能真正体现宗教的社会价值,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得以健康传承,争取光明前景。致力共同奋斗目标,为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奠定了重要政治基础。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斗争的历史。疾病和灾难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关键是人类社会要在同灾难斗争中更加紧密团结,不断提升应对能力。在中国,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见证了政府的努力、医务人员的付出、科学工作者的探索、普通民众的坚守,我们也见证了宗教界在抗击疫情中表现出来的大爱精神和社会关怀。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国各个宗教的优良传统。疫情发生后,宗教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迅速采取行动支持抗疫。由各宗教联合成立的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第一时间向广大信教者发出“双暂停一延迟”(“暂停开放宗教活动场所、暂停一切集体宗教活动、宗教院校延迟开学”)的倡议,全力避免因集体宗教活动引发聚集性感染,为全国的抗疫斗争作出了积极贡献。各宗教对宗教教义作出有针对性的阐释,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遵守政府防疫规定,尊重科学,做好个人防护,自觉投身到抗疫工作中去。各宗教还通过各种途径采购医疗物资送到抗疫一线,向中国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捐款支持抗疫。他们还克服自身困难,向一些国家赠送抗疫物资, 体现了“山川异域、日月同风”的境界。中国宗教界在抗疫斗争中展现出来的讲大局、讲法治、讲科学、讲爱心的精神面貌,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中国抗击疫情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是包括宗教界在内的社会各方面团结一心、共同战疫的结果。

病毒不分国家、种族、信仰和宗教,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只有各国秉持生命至上理念、高举团结合作旗帜,才能战而胜之。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恢复正常生产生活面临重重困难。战胜疫情,需要克服团结抗疫中的各种干扰和障碍。世界各宗教应当联合起来,本着慈悲济世精神,超越国家地区、种族肤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共同反对在抗疫中存在的违背科学、无视生命、甩锅推责、政治操弄等行为,呼吁各国携起手来共同抗疫。中国宗教愿同各国宗教一道,同舟共济、共度时艰,作出应有的贡献。

疫情是一面镜子,人们都会从这次抗疫斗争中得出深刻启示、汲取重要经验。我们坚信,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治愈时刻”的曙光就在前头。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疫情以生命作为代价告诫我们, 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各国休戚相关、命运与共。宗教间的和平共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为此,我提三点建议:

第一,践行宗教和谐理念。世界上各个宗教都是主张和平的,但从古至今因宗教信仰差异引发的仇恨和冲突不断发生。没有宗教间的和平, 就没有社会和谐、国家安宁和世界和平。宗教信仰自由固然十分重要,但不能必然达致宗教之间的和平共处。作为处理宗教事务的政府部门,我们应当把倡导宗教和谐理念作为重要职责,提供有利于促进宗教和谐的政策法律保障,创造有利于促进宗教和谐的社会环境,激发宗教界追求宗教和谐的内生动力。要鼓励各宗教阐释和弘扬教义思想中和平、和谐、和好等重要思想资源,摒弃唯我独尊、以我为中心的心态,正确对待其他宗教, 学会与其他宗教和平共处,探索与其他宗教的合作之道。要共同反对利用宗教干涉别国内政、改造别国文化、改变别国制度,宗教不能成为实现地缘政治目标的工具。

第二,开展宗教之间交流互鉴。促进宗教和谐,最重要的途径是推动各个宗教之间的交流对话和包容互鉴。世界上任何宗教,都是在不断吸收各种文化中演化而来的,也只有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中得到发展。各个宗教虽然信仰不同,但都包含着人类共同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准则,如和平、仁爱、正义、宽恕、善行、诚信、团结、互助等。这些共同伦理规范,是宗教植根于社会的基础,也是宗教与宗教之间交流和合作的基础。要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支持各宗教之间、各国宗教之间开展对话交流, 尊重差异、扩大共识,兼收并蓄、互学互鉴,营造宗教和谐相处空间。支持各宗教围绕维护和平、应对灾难、保护环境、消除贫困、制止战争、反对恐怖等人类共同议题上加强合作, 在合作中增进理解和谅解。

第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已经被写入联合国文件,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也是各宗教愿意为之努力的目标。要支持各宗教发挥自身优势,顺应各国人民追求发展进步共同愿望, 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希望各宗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宏大愿景下,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增进人类福祉而不懈努力。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信通过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迎来真正的“治愈时刻”。也相信通过共同抗疫,使我们对“文化间和平、宗教间理解”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和认识。

感谢论坛承办方在疫情下为不同国家宗教事务部门同事提供交流机会,相信大家都能够从彼此聆听中领教受益。

借此机会,我诚挚邀请各位与会同行在疫情得到控制后的适当时机,来中国访问旅行,感受真实的中国,作为同事我们还可以就双方感兴趣的话题继续深入交流。

谢谢大家。

(作者为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本文为作者9 月13 日在二十国集团信仰间论坛“宗教事务与和平共处”部长级论坛上的发言)


新闻链接:

二十国集团信仰间论坛(简称IF20)于2021年9月12日至14日在意大利博洛尼亚举办。本届论坛由二十国集团(简称G20)轮值主席国意大利主办。应主办方邀请,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中国基督教两会负责人,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共10位代表与会,并在相关论坛发言。

IF20自2014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七届,今年的IF20主题为“治愈时刻”,侧重探讨宗教信仰在助力解决经济不平衡、克服性别不平等、应对新冠疫情、保护环境、促进教育和支持人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打造“文化间和平,宗教间理解”。论坛主要内容包括3场部长级论坛、2场圆桌会议和15场专题会议。邀请了来自G20成员国在内的各国政府要员、宗教领袖各约100人及数百名学者参加,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和总理德拉吉为论坛发来贺信,意大利外交部长、内政部长和教育部长分别主持了3场部长级论坛。

王作安出席了9月13日主题为“宗教事务与和平共处”部长级论坛并发言,获得积极反响。主办方表示,王作安代表中国政府应邀参会,各方给予高度关注,在聆听发言后对中国宗教和宗教政策产生浓厚兴趣,希望加强与中方在宗教领域的双、多边交流合作,希望能够听到更多中国声音。其他中方代表分别参加平行论坛并围绕宗教对话、宗教研究的作用、宗教价值、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保护、宗教神学的积极意义、保护少数群体权利、全球停火呼吁、如何应对疫情挑战、性别平等等话题发言,与外方代表互动交流,取得积极成效。

地址:安徽省涡阳县涡北街道天静宫 宗教场所登记证号:宗场证字(皖)SGII001号 备案号:皖ICP备16002350号-1 服务电话:0558-7308259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皖(2024)0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