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传统 适应时代 —— 坚持道教的中国化方向 | |
|
|
一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应坚持发扬传统、适应时代,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一是努力把道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不断从中华文化的土壤汲取养分,同时也在不断发挥自己的影响和作用,丰富中华文化。道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一方面,道教对教义教规中与社会主流文化、主流价值观念有一定偏差的内容,逐渐自我修正。另一方面,道教不断吸收中国文化中产生的新思想、新观念,从而丰富自己的教义思想体系。所以,努力把自身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正是道教的发展历史所彰显的宝贵经验。
二是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的阐释。道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征,包括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这是需要予以保持的。同时,道教历来强调要随方设教、与时偕行、改革自强。道教要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就必须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的阐释,深入挖掘其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长期以来,道教界一直注重通过深研经典,阐扬教义,以满足信教群众的精神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自2008年起,中国道教协会连续举办了8届玄门讲经活动,对道教经典做出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阐释,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道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精神层面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长期滋养的结果,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基础。道教应自觉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育引导道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增强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积极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违法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
道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道教徒应承担的神圣职责。道教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道教文化在当代的创新性发展和转化,让道教的思想智慧更好地服务社会,利益大众。
一是开展道教文化研究,探索道教文化的当代价值。道教教义所倡导的济世利人的社会责任感、慈爱和同的处世方式、顺应自然的行为原则、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清静恬淡的精神境界、性命双修的养生方法、天人和谐的生态理念等,都是中华文化典型特征,体现了中国人的思想智慧。多年来中国道教协会举办了许多道教文化活动,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接下来要更多地举办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向民众展现道教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体现道教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发展。
二是发展道教医学、道教养生学,服务大众,造福众生。道教医学、道教养生学对我国传统医药学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随着中华传统医学日益重新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道教医学及养生学的发掘与普及,对于促进全民健康,焕发古老道教的现代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中国道教协会一直注重挖掘道教文化中的医学、养生学内容,为广大民众服务。今后中国道教协会将成立道教医学养生研究院,进一步鼓励道教医学、养生学发展。
三是编撰《中华续道藏》等道教文化典籍。今年上半年,《中华续道藏》编纂工程正式启动,列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这是道教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接下来还要继续组织专门力量,在各界的支持下,完成《中华续道藏》编纂工作和《道医集成》《道经精要》等文化项目的出版发行,为提升国家软实力贡献力量。
三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就要引导道教界和信教群众,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宗教政策,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是要学法知法,把握好国法与教规的关系。道教徒首先要做一个国家的守法公民。道教徒首先要“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把尊法、守法、学法、用法挺在前面。国家的法律法规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道教戒规应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进程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发展变化,不断修正完善,做出具有时代价值的新阐释。
二是要守法用法,提高依法办教的水平。道教界应自觉接受党和政府的依法管理,不断提升道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在中国道教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中国道教协会依照法律法规和宗教政策,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教制教规,使道教界能够更加规范、具体、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务工作,依法维护道教界权益,构建和谐宗教关系,有力推动了道教工作的法治化进程。接下来,要做好落实工作,指导各地道协和宫观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确保道教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依法遵法, 传播正面声音。网络时代的兴起和网络化、数字化的潮流,为道教注入新的活力,加速和扩大了道教文化传播的时效性、广泛性。中国道教协会将不断完善协会网站、微博、微信等信息平台,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制定和落实《关于规范全国道教界互联网信息平台言论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网络维权程序,将道教网站和信息平台打造成为法治、干净、清朗的网络空间。
四
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就要坚持从加强团体自身建设、弘扬道教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加强道风建设、开展公益慈善等工作入手,积极引导广大道众和信教群众,发挥道教的优势和特长,更好地服务社会、利益人群。
一是要加强道教团体自身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道教团体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定信仰,纯正道风,建章立制,夯实组织,培养人才,朝着规范化、法治化、现代化方向迈进。中国道教协会要发挥带头作用,加强团结,转变观念,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引领各地道教界团结奋进,共同推动道教事业健康发展。
二是倡导文明敬香,建设生态道观。近年来中国道教协会积极开展“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和创建生态道观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当今社会中,宗教信仰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错误甚至极端的观念和做法。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导”上面下工夫。今后还要继续做好和谐宫观、生态宫观、文化宫观的创建活动,从国家法律、道教信仰、公序良俗等方面引导广大信众文明敬香、合理放生、保护生态。
三是广泛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回报社会。开展公益慈善事业是道教界一贯的优良传统。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全国道教界的捐款捐物就达上亿元。今后要在提升专业化水平、办出道教特色、依法依规开展、加强合作等方面下工夫,努力适应当今社会慈善事业发展趋势。
四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让道教文化走向世界。道教界要将积极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道教对外交流工作的重点。中国道教协会将举办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筹备成立世界道教联合会,开展好“弘扬邱处机祖师西行和平慈爱精神系列活动”,推动道教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同时也实行“请进来”战略,邀请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友好组织和人士,到中国参访道教协会和宫观,真实了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体验道教文化的博大内涵,感受新时期道教事业发展的蓬勃生机。
作者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本文刊《中国宗教》2016年第1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