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网站公告:
中华道历4721年  


电话:

0558-7308259


时令仙风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道教风俗 > 时令仙风
元宵节
来源:   添加时间:2016-1-21   点击:21191
 
中国民间有一项全民参与的习俗,是过元宵节。每当农历正月的十五日--古代称望日,即月圆的日子,都要张灯结采,并举行各类娱乐活动。这一风俗,完全是从道教的宗教节日沿袭、演变而来的。
  元宵节又名上元节、庆上元。上元节的宗教活动和民俗活动主要在夜间举行,又称元夕、元宵。道教以上元为赐福天官诞辰,在民间以放灯、闹元宵的民俗来庆贺,形成以娱乐、祈祥为主的岁时节日。届时道观中例行设斋庆贺上元天官诞辰,民众多前往庙观烧香祈福。夜间例要上灯,并举行民间各种文艺、杂技演出。元宵节各地且盛行吃汤团,称为吃元宵。
  元宵习俗的起源于汉代方仙道十五夜间祭太乙的活动。唐初编写的《艺文类聚》卷四称:“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从昏时到明。今夜游观灯,是其遗迹。”太一原是楚地神灵,祠太一,是汉武帝为了求神仙而让方士搬到宫中的。太一神后来也被道教所吸收。祭太乙,要彻夜点上灯,并举办相应的祭祀仪式。以后沿袭下来,再加民间的各种创造,注入了老百姓自己的喜好、情趣,才演变成元宵节。因此元宵张灯的习俗,是与道教前身方仙道及道教的活动直接相关的。特别是正月十五定为天官赐福天尊的生日,张灯与庆祝天官生日联系在一起,在“天官赐福”的口彩下,元宵更增添了欢乐气氛。
  正月十五张灯的习俗,相沿已久。到了北魏,道教的上元节已经定型,上元张灯也由之固定下来。隋唐时代,元宵节张灯,达到十分兴盛隆重,而且灯的质量不断提高,娱乐活动日益丰富多采,并且一直沿袭至于近代。现代民众的文化生活比以往丰富得多,但是对于传统的节日仍然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元宵节仍是民间的一个大节,而且它与宗教的联系已经淡化,而演变成全民性的时令节日。
  元宵节以张灯观灯为主要特点,同时举办丰富多彩的民间娱乐活。元宵节的活动最有吸引力的当然是张灯和观灯。民间的艺人或者一般能扎灯的一般民众,到了元宵前就要开始扎灯采。那灯,常常做成各种动物、花草,神仙,人物故事,戏剧造型等等。大家各起巧思,做出的花灯千姿百态,争奇斗妍。除了陈列为主的灯采之外,还有不少是以灯为道具进行表演的。比台舞龙灯,耍狮子灯,跑马灯,等等,都是常见的民间演艺。
  同时,元宵节也举办各种民间娱乐活动,戏曲、歌舞、杂技等表演。还在宋代,杭州城在"家家灯火,处处管弦"的夜景中,各式表演一应俱全。“姑以舞队言之,如清音、遏云、掉刀、鲍老、胡女、刘 、乔三教、乔迎酒、乔亲事、焦锤架儿、仕女、杵歌、诸国朝、竹马儿、村田乐、神鬼、十斋郎,各社不下数十。更有乔宅眷、旱龙船、踢灯、鲍老、驼象社。官巷口、苏家巷二十四家傀儡,衣装鲜丽,细旦戴花朵口肩、珠翠冠儿,腰肢纤袅,宛若妇人。府第中有家乐儿童,亦各动笙簧琴瑟,清音嘹亮,最可人听、栏街耍戏,竟夕不眠。”这些娱乐形式,有的已经不易弄清其详。大要说来,是以歌舞、杂技和戏剧为基本内容。其中所谓"乔",是指装扮。家乐童儿,是富家养在家中的歌舞乐队或者演员。到了明清时代,又盛行焰火。清代,顾裕《清嘉录》说,元宵节时,苏州“各乡社庙,或放焰火,有集数十架于庭,次第传 ,媚神以为乐者。”从这些记载看,元宵本意在纪念宫中祀太一故事,后世的主要内容是庆祝天官诞辰,但实际的用意却是以“媚神”的名义来娱人。这种传统一直保留至于今,每届元宵,便成了灯的盛会,民间娱乐活动的展览,全民欢度的良宵。
地址:安徽省涡阳县涡北街道天静宫 宗教场所登记证号:宗场证字(皖)SGII001号 备案号:皖ICP备16002350号-1 服务电话:0558-7308259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皖(2024)0000005